
全球徵稿:我眼中的「國際觀」
「國際觀」是什麼?是像台灣設計師詹朴在倫敦時裝週發光發熱?像米其林主廚江振誠,毅然回到故鄉深耕餐飲文化?抑或是像世大運裡每個努力的選手,堅持把一件事做到最頂尖,就能被世界看見?
《天下雜誌》和《換日線Crossing》繼「留下來,或是出國去?」議題後,再度推出聯合徵文,希望徵求海內外台灣人的故事、經驗與觀點,談談你眼中的「國際觀」。
(徵稿方式請參考此處)
企業大老常高喊,台灣年輕人缺少「國際觀」。但在這個全球緊密連結、國界漸趨模糊的時代,實體、虛擬的「跨境」,以及技能、身分認同的流動,早已成為日常。今日世界,所謂的「國際化」、「國際觀」,到底是什麼?
培養國際觀,一定要出國闖蕩嗎?外語能力好,就比較「international」?不同世代想像的國際觀,又有什麼差別?
讓我們一起來聽聽,他們怎麼說。
更多「新國際人才」的故事,請鎖定《天下雜誌》教育特刊+《換日線季刊》限量套書組。